【 同 位 素 】 - 讀者來函



標 題 : 又到紅樓

作者:hmghmg@sinamail.com


(紅樓改建又重新開張,政府與政治力的重新規劃,重新塑見了一個古蹟的新生命,但,誰被遺棄了?那些看不見的同志生命與生命交纏的歷史..........

重回紅樓,你的心情卻如此陌生 ......
明天,hm 寫於重回紅樓的抒情之作:「又到紅樓」,在【同位素】,首播.......... )

揉著眼睛,我再次走進了紅樓。

零二年七月底的重新開幕,大概也沒多少人關心。回到台灣,也一直沒留意到這棟充滿回憶的建築,老瓶中裝了什麼新酒。巧合,今晚走過西門町,一向黑暗的角落發著光,是的,紅樓重新開張。

心中的激動無法形容,我一步步的走向紅樓,十數年前的回憶一一湧上,這棟三級古蹟,有著自己無數的第一次,這個打開我同志世界的場所,今天重新裝潢,煥然一新。

帶位的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小姐,不是熟悉的售票歐巴桑;鼻所聞的味是一般咖啡廳的味道,不是男子的下體分泌物;眼所見的是光亮的裝潢,不是黑暗的角落;耳所聽到的是近期西洋歌曲,不是八零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前來說話的是要求填寫問卷的服務生,不是前來搭訕的孤寂男子,紅樓,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仔細的環視四周,拼命的想找一點什麼屬於自己紅樓的記憶,已全然不可得。紅樓的歷史,清楚的寫在桌上的餐墊紙上,我拿了一張:

 

「相約在紅樓

一八八零年代以前,它是一個『夜都市』,是一個公墓,有一條大水溝,和一片蕃薯田。白天,偶爾會有牧童放牧,入夜後,人跡罕至。

一八九六年,西門紅樓為一座臺北西門外先設立木造簡單的市場。在今長沙街二段處興建興起街市場,這是台灣的第一個新市場。

一九零八年,由近藤十郎設計,紅樓開始興建(其設計還包括台大醫院以及建國中學紅樓),因建築的特殊形狀,被稱為八角樓。

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八角紅樓也是會場之一。

一九五一年,上海人,投入資金在西門町經營百貨公司等行業,也租下『紅樓』作為說書場,經營說書、對口相聲、(表演南北雜耍),是當時聞名的文化場域。

一九五六年,增設『紅樓劇場』,轉變為越劇演出場地,同時越劇也為紅樓帶來大批的人潮,擁有它歌舞升平、絢爛的光輝歲月。

一九八零年代,八棟中華商場竣工,使西門町與城中區連成一氣,西門町進入空前繁榮景氣,武昌街增建了樂聲、豪華、日新、獅子林、國王、皇后等新戲院;而且歌廳、舞廳、咖啡廳、委託行到處林立,西門町成為全國的商業娛樂中心,西門町其他的戲院陸續開業,設備聲光是改建的紅樓無法相比。

一九七零年代,西門町逐漸沒落紅樓逐漸遭人遺忘。

一九八零年代,台北市都市發展東移,做為西區商業核心的『西門町』由盛而衰銳氣盡褪,紅樓閒置。

一九九七年,公告為三級古蹟,修護規劃為『電影博物館』,準備官辦民營,映演另類電影。

二零零一年,紅樓整修,準備規劃成『說唱藝術』中心。

二零零二年七月,紅樓劇場重新開張。


九十多年前的歷史,想必考據而來應是沒有問題,但一九七零年代,在西門町 逐漸沒落的年代中,紅樓只是被主流社會逐漸遺忘。民國七十年左右,紅樓可 說是全台灣的同志重心,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新公園與紅樓,是台北或說是 全台灣的同志聖地,多少同志在其中尋求慰藉,民國八十年左右,紅樓才開始 逐漸沒落,成為老年同志時常出沒之所,一九九八紅樓封樓,當時政治人物曾 提到規劃的同志咖啡廳也未再聽及,直到今時,紅樓改裝,成了我不認識的模 樣,而這段紅樓的同志歷史,也如同紅樓的味道一樣,一•筆•勾•消。

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遺忘吧,過去的舊火車站、中華商場、公司、大番,同志歷 史見不得光;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遺忘嗎?現在的網路、三溫暖、搖頭吧,正點 滴的記錄著這世代同志的歷史,我們都在寫著歷史,想把紅樓與同志的歷史分 開,不是像把味道洗掉的那麼簡單。

我抽著煙,點燃部分紅樓失去的味道,想著過去在紅樓的往事,時光流逝之快 讓我無法完整在記憶中搜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在這擁有一段迷惘與認同的 故事。紅樓,也在寫著它自己的歷史,歷史,又曾經放過誰?這裡的舊磚瓦, 想必最能體會物換星移的感受。

紅樓這週的女客人數,應該比過去二十年的總合還多吧!

 


■ 老一輩同志眼中的同志樂園,用肉慾與靈魂交織成一段既壓抑又解放的複雜歷史,一個新的政令,一個新的改建構想,所有曾經在這個地方遊走的靈魂,都消失了,足跡不復在,連介紹的文字裡都刻意抹去,同志歷史,是這樣的消失在荒煙漫草之際.........
歡迎寫信給作者  hm(ghmg@sinamail.com
想說你的故事嗎?請投給編輯 小熊(beargay@ms5.url.com.tw
回喵~~ 的家 /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