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到Rudy的電話說起】-------------------------------------------------------------
前天 9 點多,小熊剛剛運動回到家裡,
接到 Rudy 打來的電話,
笑著說他要請個「工讀生」來幫他,
我問了問,
原來這個月小熊向讀者介紹 Rudy 的活動
得到很多讀者的回應。
Rudy說這個禮拜收到將近 100 封讀者的來信
而如果加上昨天和今天收到的,
已經超過 150 封。
「有哪一個如此弱勢沒有資源的同志媒體,
可以在短短幾天裡收到這麼多這麼感動的讀者回應?」
Rudy這樣的說。
當小熊看完Rudy轉來近百封的讀者回信時,
我幾乎要熱淚盈眶了。
原來這兩年多來被人家笑笨的堅持,
總算得到了一些回音。
這些讀者也有感動落淚的同志讀者,有為Rudy打氣的可人兒,
更有許許多多隱匿在電腦螢幕背後的異性戀朋友,
鼓起了勇氣,對著自己一直不理解的同志,
說了聲,加油。
---------------------------------------------------Apple說的:----------
加油,
像自稱一個平凡家庭主婦的Apple說的:
讀完這篇文章實感人生百態~~~~
我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只會在家帶孩子,
而打字亦是剛剛學
甚至連信箱都是求助於別人
第一次傳送信件殊不知該怎麼寫出
所以很抱歉沒有辦法說出甚麼..........
Apple
-------------------------------------------------J.W. :------------
加油,
也有如新聞系的J.W. :
Rudy你好
在【同位素】上讀到你的故事,
該怎麼說呢,這故事好像把很多「衝突」一起爆發出來,
很複雜、很難以解釋的情慾糾纏。
如果故事是虛構的,那真好寫的很好,
不過,若是真的,那就有點沈重了。
我是大四的學生,是♂異性戀,
以前很少有機會接觸你們的世界,
也很少思考性傾向的問題,
會讀到你的故事真是種巧合,
對我來說,你的故事大概是開了另一世界的窗的感覺。
-----------------------------------------------------Alex:--------
加油
像Alex:
看到你的文章(「入市」),突然感動起來。
想起三島由紀夫在「潮騷」當中對男體的描寫,
讓從來不注意自身肉體的異性戀的我,
仔細端詳起自己自己十七歲的年輕身體,
感受自己的身體和「美」可能的連結。
而,那時候感動於我的,
不只是三島在文字上的奇魅,更是他在情慾描寫當中的坦然如朗朗晴天。
而和三島這位同性戀作家的坦然成一個反差對比的是這篇文字裡的壓抑。
壓抑這種東西,如果沒有尋找過程是無法對比出來的。
而無論之於愛情或其他,我們如何而知我們在追尋什麼?
其實,我有一種觀點,
是不太敢對身為同志的朋友講的(因為這裡可能存在著可怕的誤解﹚:
終其一生,同志們將自己的生活或情感聚焦在「追尋同志」(或對抗異性戀的社會)
上,
其實可謂一種幸福。至少,比渾渾噩噩隨著愛情市場的通貨機制交換共同生活許諾,
然後又糊裡糊塗地進行背叛與後悔的異性戀
(同樣的對比也可以之於對於事業、家庭追求過程中,受限於約定俗成盲流的可悲)
來得真實。
這樣的想法,會不會太犬儒?
祝 找到真實的愛 Alex
----------------------------------------------Thomas---------------
加油,
當然還有好多好多的同志朋友,不勝枚舉的
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到Rudy的信箱:
像Thomas:
拜讀您的作品「入市」後,
心中頓時產生一種淡淡、若隱若現而似曾相似的熟悉感覺。
因為我也常常懷疑,因為工作之故,
從北部到這個南部炎熱城市定居的我,
在漸漸踏入人生的中年階段之後,是否要一直過著一成不變的同志生活?
單身、事業穩定,圈內朋友不多(個性有些孤僻),
有時候真的蠻懷念過去在北部求學時的光景--
縱然感情不算一路平順,卻也不會太寂寞,多多少少會有來來去去的伴侶。
我並不怕年老,但是隨著歲月腳步的推進,
我也會納悶,再過個十年的時間,我會成為何等模樣?
像是你故事裡的主人翁?老是扮演著他人眼中描繪中的角色--異性戀男子的形象。
雖不是一件難事,卻像是失去彈力的橡皮筋,沒勁了。
在閒暇時候總是會上網看看「同位素」的文章,
我不曉得您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心境,是否會常常思考過他這一生中,
在他成長的環境、工作的氛圍下,他要如何肯定過去同性的傾向、計畫未來?
尤其是他那一種「草根」性濃厚的地方,我想同志這議題應該不是常常被論及到吧!
後來?你畢業之後,沒有與他繼續連絡?
好奇的Thomas上
-------------------------------------------------------------
真的,不管是Rudy,小熊,10個專欄作家,
還是現在正在螢幕前目不轉睛閱讀的你,
我們真的正在參與一場很重要的改變,
一場台灣對同志新思索、新認知的旅程。
更甚的也會是 我們正在參與
任何一種弱勢者在網路上找到聲音的革命腳本!
Do more for your life!
除了 Do more for your life! 之外,
也好好的關心身邊那些你從來不去在意的人們吧。
這也是【同位素】最大的夢想之一。
小熊。20000120。寫於台東 夜 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