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蟲


感謝Sammy熱情提供:
我是Sammy...^_^
以下文章節錄自漫畫基礎技術講座中文版,是手塚治虫生前的幾篇訪談。
以下的「我」,便是手塚治虫的自稱。
由於量太多,所以我只打一部分。


漫畫是感情和實感的產物,不同於純文學和戲劇,需要注重理論和組織。
漫畫是即興式的,這點也正是它有趣的地方。

我認為漫畫的好壞,有%90決定於構想。我的助手們常說,連續畫上十年。畫技自然會進步,但是要成為漫畫家的基本問題,還是在於能否抓的住靈感。所以在出道前就要充分的儲備靈感,這關係到一個漫畫家的資質和工作壽命。

首先要對凡是都抱著好奇心。

我的腦袋中什麼都沒有,最初只是一片空白,再有經驗的漫畫家,如果找不到資料的話,可能一天連一小格都畫不出來。甚至在和別人談話時,就可以從中尋找下一個故事的構想了。

不管是甚麼樣的話題都好,以自己的好奇心,把這些話題當作釣餌鉤出靈感。如果缺乏好奇心,那麼再好的獵物都會過門不入。我從小就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

採集昆蟲、觀看星像、探訪遺跡、玩無線電、編雜誌、吉他、相聲、演戲、攝影、小說、電影、田徑等...這些我都參加過,雖然因為意志薄弱而沒有一項出人頭地,但也得到了意外的收穫。好奇心就是對任何事都充滿興趣。

好奇心也可稱為是與生俱來的探險精神,精神構造要像幼兒一樣,對未知的事物抱有旺盛的探求念頭,我原本就極為幼稚,完全無視於現實,很容易就相信別人的話。

這一點卻在創作上給了我不少幫助。

我常使用擬人化的畫法,伊索寓言或民間的警示傳說中,主角常是動物、蟲、馬等,我也拾人牙慧,但是表達的方法卻完全不同。

自己創作的故事,要使讀者看起來像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這樣才能吸引讀者。

我也常使用差別待遇作為故事中的主題,「原子小金剛」中,就一再強調差別問題。這是個敏感的話題,但以人類和機器人來表現,就能夠自由發揮,而引起一連串的衝突和高潮。

小孩子常問「為什麼?」「然後呢?」,我在與別人談話時也是一樣,表現了單純的好奇心。

小孩子不會玩味和分析事情,只會單純的問「為什麼?」「然後呢?」。他們看漫畫只要在這兩點上就能得到滿足了。但是這兩點可以表現出來的東西卻是層出不窮,千變萬化。從古至今的優良文學,也都是以這兩點作為基礎而展開的。至於其中要如何加入主題,那是大人的工作了。

(「想像力的冒險—我的創作法」理論社、1981年)


每個漫畫家,幾乎都畫過以自己為模特兒的人物。大概是對自己的長相最為熟悉的緣故吧。我比下的「原子小金剛」「茶水博士」「鬍子老爹」的造型,都是從我的臉變化出來的。

小金剛的頭髮、茶水博士的鼻子、胡子老爹的眼鏡、都是由我臉上的特徵幻化出來的,如果把這些特徵融合起來,就變成我自己了。

總之,若要讓漫畫人物具有獨特的性格,莫過於以自己為模特兒所畫出來的造型。

因此,想創造一個主角,最好先多畫畫自己的臉吧﹗而且只要再加上一兩個特徵,並加以強調,便能創造出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了。

髮型也好,眼睛的形狀甚至皺紋和痔,都可以成為特徵。多畫幾個臉孔,再從其中挑出一個你最感興趣的造型吧。

(「漫畫的畫法」)


我在戰後畫的漫畫,引用電影的分鏡作畫,內容也做了相當的改革,我很以此為自豪。因為我的漫畫,而使戰後的漫畫受到肯定,一向意志薄弱的我,只有在這一點上有信心。這是題外話,卻也是事實,這一點尤其是長篇漫畫的命脈。以前的長篇漫畫,都是繞著同樣的題材打轉,毫無新鮮感可言,現在使用新奇的手法作畫,也是畫長篇漫畫的條件之一。

不管用什麼畫風作畫,主角的個性都不能被抹殺。因為角色是敘述故事,吸引讀者的靈魂所在。

就像萩尾望都小姐的漫畫一樣。雖然同是少女漫畫,但是她的作品一看就與別人大不相同。

這部不只是畫風,而是整體的感覺,她的故事充滿了新鮮的震撼力。總之...新鮮感就是長篇漫畫成功與否的關鍵。

想畫出新鮮的東西,看似不容易,但是只要你不停筆的畫,自然而然就會湧出新的構想。

(「漫畫的畫法」)


在這不合理、黑暗、不安定的現代生活中,要宣洩我們心中的積鬱,及向周圍的人們反應,最好的方法,不就是漫畫嗎?

(「我是漫畫家」每日新聞社1986年)


後記﹕
手塚治虫本名 手塚 治,1928年11 月3日生於大阪府豐中市。
1977年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大阪大學醫學部實習。
1985年成為醫學博士。
自1970年以來連載的「瑪雅的日記帳」後,新作品便源源不絕的推出。

這本書是一本漫畫教學,由於當時手塚治虫生病的關係,無法接受這本書的採訪,因此書中引用了許多發表過的訪談。

很不幸的,在本書出版時,手塚治虫就病逝了。享年60歲。

啊~手要斷了...


回喵~~ 的碎碎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