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 - 紀大偉專欄

 

標題:「基佬四十,A queer story」

作者: 紀大偉android@ucla.edu

最近看了《基佬四十》此片, 也很建議大家去看看。 在此有兩點要多嘴一下, 請包涵:

1. 基佬(gay-loh)在廣東話裡是指"gay", 男同志的意思。
2. 這部片的導演, 是香港的舒琪。

  請注意: 舒琪不是舒淇。舒淇是女星, 而舒琪是香港男性導演。
  舒琪的作品還包括<<虎度門>>等等, 他還在香港開了一家很重視同志
  出版品的小書店:<<壹角度>>。

<<基佬四十>>的內容: 一名四十六歲的衣櫃男同志(林子祥)和 三十歲的妖嬌男同志(陳小春)是一對同居的couple, 可是兩人在 現身這件事上有很多歧見。他們的一位朋友因為aids過世, 在葬禮中, 林子祥要面子, 陳小春要尊嚴, 兩人嚴重衝突。後來林子祥甚至打算和 女子結婚, 結束自己的同性戀生活。 but......

片中有香港男子去中國深圳買春(買男人)的描述, 很有趣。以前沒有 想過用這個角度去想深圳和香港的關係。

我覺得這部片值得看, 是因為這部片看來是小品, 卻是很用力用心在 經營同志自我認同的影片。自我肯定, self-confirmation。 不只是男同志的自我肯定; 片中也有女同志角色--林子祥的姑媽雖然 曾經結婚生子, 後來卻仍是很堅強的追求女同志的情感生活, 甚至發言為林子祥的同志身份辯護。值得留意的, 也包括陳小春和 女性之間的姐妹情誼。

我聽過關於這部片的一些(不是很正式的)批評。

1. 有人說這部片太中產階級, 沒有顧及低階級同志和更邊緣人士的生活。

   BUT==>我會覺得這樣的要求不免是苛求。
   當我們看到一部重視同性戀政治的電影出現時, 我們當然可以同時要求
   它也在其他政治層面上表現批判力。但事實上有時是太苛責了。
   我不知這部以中年同志危機為主題的片子還有沒有法子同時去談
   青少年同志, 中國內地同志etc; 目前它的表現仍值得肯定。
其實敏感提出上一個批評的人其實很少。大部份的批評是:

2. 這部片太說教。一直在談同性戀政治。一直在談同志要不要out。 在aids上大驚小怪。因為太政治化, 所以美學價值有限。

有香港朋友說, 他寧可看王家衛的<<春光乍謝>>, 而不喜歡<<基佬四十>>。 因為他覺得前者的美學價值高, 意像豐富, 想像力寬廣, 而且也把 同志之間的情仇說得夠深。相比之下, 後者則窄了許多。 我部份同意這位朋友的說法, 但我覺得這個說法並不盡公平: 怎麼可以輕易等同王家衛和舒琪在做的事?

我認為王家衛的片子當然很有美學價值, 因為他並沒有特別關心同性戀政治, 他的片子只要成就他自己個人做為藝術家的成就境界就夠了, 所以 他可以在他自己的美學上一直鑽。

然而舒琪不是: 舒琪是很關心同性戀人權的人士, 他在拍這部片的時候 最在乎的就是同性戀政治而不是美學價值。所以他的片子之中不得不充滿對於 同性戀價值觀的討論, 不美, 不崇高, 沒有意境, 但他的重點硬是和王家衛不同。 同性戀政治和美學之間是有張力的, 想要同時兼備並不容易。 說前者窄而後者寬是不公平的。


■ 你讀了 紀大偉 的這篇電影短評,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也看過這部片,可以這樣寫信給他一起聊聊
紀大偉android@ucla.edu

OR 由小熊代轉
小熊的電子信箱:BEARGAY@ms5.url.com.tw


回喵~~ 的家